華翔模式引領傳統制造轉型新路徑 ——全省民營企業學華翔活動圓滿落幕
2025年4月27日至28日,由山西省民營經濟發展局主辦,山西省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臨汾市民營經濟發展局、臨汾市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聯合承辦的“2025年全省民營企業學華翔活動”圓滿收官。來自全省11個市的100余家制造業民營企業代表、市縣民營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共計150余人走進華翔集團智能工廠,實地觀摩、聆聽標桿經驗分享,深度解碼華翔集團系統性創新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華翔模式”,為全省民營企業發展注入創新動力。
智能工廠開放日:沉浸式體驗“華翔智造”硬核實力
4月27日下午,參會代表在華翔集團洪洞智能科技產業園親身體驗和感受華翔集團在“工匠精神、全員創新、精益賦能、數智驅動”引領下的系統化創新體系及豐碩成果,集中展示了華翔作為行業標桿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經驗交流大會:多維度解碼“華翔模式”創新內核
4月28日上午的經驗交流會上,臨汾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胡曉剛在致辭中表示,“華翔集團作為本土成長起來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在科技創新、數字化轉型、綠色制造等領域樹立了行業標桿,其管理模式與產業升級經驗為全省民營企業提供了可借鑒的典范。此次學華翔活動不僅是經驗分享的平臺,更是一次創新發展的動員大會,對推動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臨汾市發改委黨組成員、民營經濟服務中心主任宋新亮,洪洞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志君分別分享地方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實踐,強調“以華翔經驗為引領,打造最優營商環境”。
作為活動的核心環節,華翔HBSO賦能平臺總監韓林豹以“變革、創新助力求存”為題分享華翔轉型經驗,指出華翔的成功并非技術或設備的簡單堆砌,而是通過“一把手工程”推動全員參與的管理變革。自2018年起,華翔以“無數據不改善、無精益不投資、無精益不晉升”為原則,構建“識別浪費、優化流程、固化系統”的底層邏輯,實現從經驗管理到系統管理的跨越。
華翔的智能制造實踐始終以精益化為前提,通過機械化減少重復性勞動、精細化消除流程浪費、自動化固化標準作業,最終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的深度融合。
韓林豹的系統性的底層邏輯解析和經驗分享,成為此次交流會備受關注的“轉型教科書”,為傳統制造業破解“學表象”難題、把握轉型本質提供關鍵啟示。
隨后,中磁科技、天寶集團等企業代表也相繼圍繞數字化轉型、產業鏈協同等主題分享實踐經驗,形成“標桿引領、百企共創”的創新氛圍。
省民營經濟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樊偉強在總結講話中指出,此次活動作為該局成立以來首次全省性大型活動,通過實地觀摩華翔集團智能化生產、聆聽標桿企業經驗分享,有效搭建了民營企業交流互鑒平臺,達到了“學標桿、找差距、促提升”的預期效果。他強調,華翔集團從傳統制造業起步到行業龍頭的實踐,印證了“沒有黃昏的產業,只有黃昏的企業”,其精細化管理與科技創新經驗為全省民企應對行業內卷、成本壓力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轉型路徑。企業需主動擁抱AI等新技術,加快新質生產力培育。本次活動既是一次標桿經驗的“取經之旅”,更是一次凝聚共識的“動員大會”。
本次活動的成功舉行,標志著山西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引領工程進入新階段,也是華翔反哺山西制造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實踐。未來,華翔將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繼續不忘初心、堅守匠心、擁抱科技,與全省民營企業攜手搭建創新生態,讓“可看、可學、可比”的標桿經驗惠及更多民營企業,助力山西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